- · 《建筑与文化》编辑部征[10/30]
- · 《建筑与文化》杂志社刊[10/30]
- · 《建筑与文化》期刊栏目[10/30]
- · 《建筑与文化》数据库收[10/30]
- · 《建筑与文化》投稿方式[10/30]
- · 建筑与文化版面费是多少[10/30]
高迪设计构思的最终一座个人工程建筑,揭密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将自己所有的灵感与天赋都融入了巴塞罗那——这座他几乎度过一生的城市。在他的朋友银行家、慈善家尤塞比·古埃尔的资助下,高迪的设计出神
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将自己所有的灵感与天赋都融入了巴塞罗那——这座他几乎度过一生的城市。在他的朋友银行家、慈善家尤塞比·古埃尔的资助下,高迪的设计出神入化,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巴塞罗那那一座座不可思议的建筑。坐落于格拉西亚大道上的米拉之家,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53岁的高迪正在帮富商巴特罗设计住宅时,结识了来拜访巴特罗的富商佩雷·米拉。此时的米拉正好要迎娶一个富有的寡妇罗瑟·塞吉蒙,这位夫人继承了丈夫从美洲殖民地获取的大量财富。富商的婚礼自然要有一幢得体的建筑作为婚房,米拉就高价聘请高迪为建筑师。此时正值高迪建筑设计生涯的巅峰时期,富商对他极为信任,开出的条件是费用不封顶,设计创作一定要标新立异。为了让高迪能有更大的创作空间,米拉斥资买下一座距离巴特罗之家步行仅10分钟、占地1835平米的花园洋房,拆除后重建新宅为的是让高迪能够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主体建筑建造于1906-1910年,次年米拉一家搬入,就以米拉的名字命名,也是高迪所设计的最后一幢私人住宅。
相隔仅10分钟步行路程的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
和高迪其他作品一样,米拉之家一经面世便曾引起了巨大轰动和争议。有人说像非洲原住民在悬崖上建造的住宅,有人说像海浪,也有人说像退潮后的沙滩,巴塞罗那人揶揄其为“采石场”。
站在街口遥望米拉之家,这座闻名世界的楼房将高迪取材自大自然的灵感表现的淋漓精致,来自西班牙南部加的夫海岸的石头建成的墙面凹凸不平,极具动感,沙色的石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点缀着黑色如同海草般的铁艺栏杆,蜿蜒起伏的曲线爬满了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了高迪“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的建筑观。
如此前卫的设计,使其在百年后的今天仍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早在1984年,米拉之家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幢6层住宅的楼房共有150扇窗户,33个阳台,总面积1323平米,3个采光中庭,1层顶楼。米拉一家搬入后主要住在2层,一楼出租作为门面房。从1912年开始三至六层作为公寓出租。1986年,加泰罗尼亚银行将其买下耗巨资整修,六层和顶楼及阳台对外开放。
购票后先进入到最大的中庭,建筑平面被设计成个8字形,大中庭既能提供内部采光,也能保证了每一个房间都能两面采光。
高迪给米拉之家外墙的设计,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寻找梦中理想的景色。甚至有人认为它如同阴森恐怖的蛇窟,每一扇窗内都似乎要爬出一条凶恶的毒蛇。
支撑的柱子也全部是曲线外形,大大增加了对于石材的加工难度。天井里有一段专门的楼梯供米拉夫妇使用,其他租户需要乘坐电梯或走其他楼梯到达自己的住宅。
数十年前中国人住大杂院的多,搬入楼房后最不适应的一点就是邻居都关起门来谁也不认识谁,这一点在西班牙也同样存在。高迪就设计了错层的电梯,一些住户必须走到别的楼层去搭乘,也增加了彼此认识交流的机会。
米拉之家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屋顶,乘电梯可以直达顶楼。顶楼有30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烟囱,除去作为室内厨房烟道外,还担任着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西班牙诗人佩尔·吉姆费称楼顶为“战士的花园”。远远望去的确如此,单独的烟囱像是威严的军官,列队在一旁的一定是他手下的士兵了。
有些烟囱“张着嘴”,似乎看到了什么令人惊异的场景,或许,他们也在惊讶于大师的奇思妙想吧。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网址: http://www.jzywhzz.cn/zonghexinwen/2021/032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