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建筑与文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的发展,BIM 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代表,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方面,大大方便了建筑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建筑建设智能化工程的发展,BIM 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代表,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方面,大大方便了建筑企业设计、施工、运营与管理工作,显著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对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BIM 技术与智能化工程

1.1 BIM 技术

BIM 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缩写,其应用核心是建立虚拟的三维模型,利用数据化、信息化技术为这个模型建立与实际工程相符的信息库,构建一个工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平台,有效实现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化,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方团队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BIM 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与可出图性等五个方面,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整合了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各方团队都可以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进行协同作业,使工作质量、工作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证了建筑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同时还节省了大量资源,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1.2 智能化工程

所谓智能化工程,其实就是包含了多种智能化系统的工程,建筑智能化的含义是在建筑工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智能化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利用这些技术完成对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为居住者提供高效的、便利的条件,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按照GB-2003 的相关规定,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智能化等。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建筑电气工程中独立出来,将多种高新技术、学科集成在一起综合利用,解决了系统之间互连的难题。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需要和其他多个部门间密切合作,比如土建、电力、给排水等等,因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使用性质与功能的实现都与智能化系统密切相关。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智能化工程的功能也将会逐步完善,技术也不断更新。

2 利用BIM 技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途径

目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建筑建设工程也逐步推广信息化与数字化。BIM 技术在建筑建设工程中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代表,其数据处理能力与分析能力是比较优秀的,因此要想快速实现建筑工程数字化就必须科学的运用BIM 技术。

2.1 建筑实体数字化

要想实现建筑实体数字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BIM 技术建立数字模型。将各项数据输入电脑,利用BIM 技术建立与工程一致的仿真模型,然后进行不断的优化,最后投入建设,通过不断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后期返工的问题发生。

2.2 要素对象数字化

建筑工程的管理无非包含 人、机、料、法、环 等五个要素,我们可以利用BIM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这五个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水平,提升管理的效率,数据也更加准确及时。

2.3 施工过程数字化

在完成上面两个步骤之后,我们可以将数字模型作为数据的载体,将要素数据作为施工管理的依据,将建筑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过程运用数字化展现出来,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3 建筑智能化工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

3.1 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中,BIM 技术具有较强的优势。

(1)可以进行可视化设计。与之前的静态效果图相比,可视化设计可以更加直观的将建筑工程的外观与内部结构展现出来,设计人员也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做出修改。

(2)对场地进行分析。在建筑工程设计之前需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水文、地质、交通、环境、周围建筑等等相关资料,利用BIM 技术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快速建立三维模型,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布局。

(3)方案的辅助设计。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利用参数建模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修改,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控制建筑结构的形体。参数化设计属于一种辅助性的设计,是在设计方案的参数出现变更后对建筑形体进行参数修改,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完美。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网址: http://www.jzywhzz.cn/qikandaodu/2021/0525/660.html



上一篇:建筑火灾防控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建筑与文化投稿 | 建筑与文化编辑部| 建筑与文化版面费 | 建筑与文化论文发表 | 建筑与文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建筑与文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