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与文化》编辑部征[10/30]
- · 《建筑与文化》杂志社刊[10/30]
- · 《建筑与文化》期刊栏目[10/30]
- · 《建筑与文化》数据库收[10/30]
- · 《建筑与文化》投稿方式[10/30]
- · 建筑与文化版面费是多少[10/30]
建筑要素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前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甚至承担了城市化所带来的部分消极后果,生态环境被破坏、乡村生产经济效益低、乡村空心化等问题
一、前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甚至承担了城市化所带来的部分消极后果,生态环境被破坏、乡村生产经济效益低、乡村空心化等问题[1]。乡村可以说是工业化产品的反面,是文化地景中最原始的一个,其改变进程最慢,保留的历史和环境要素最多,是现代化、工业化时代的一面镜子,一种反衬[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乡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战略[3]。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的复杂问题,作为建筑师、规划师、风景园林师,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虽说建筑师的最本职工作是进行建筑设计,但是随着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师不仅仅是完成建筑设计的任务,而是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法,使人、社会、环境三者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二、建筑要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过程不单单是乡村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现代技术和现代建筑不断涌入中国,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慢慢变得同质化,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乡村也渐渐变得同质化,而乡村振兴过程更是我们对中华文化、中国元素的一次更深的认知及领会,同时也是将发展滞后的乡村重新唤醒、激活,为其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过程。当下乡村面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问题: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问题突出、传统文化没落,亟待各方力量共同解决[4]。其中建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样的,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改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由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广义地讲人居环境由五大系统组成,分别是人、社会、建筑物、自然、网络,[5]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实也是将多种元素整合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中。在本文中,笔者所写的人居环境仅是指人所居住的环境这一狭义的概念。在乡村中,尤其是在偏远山村,由于经济落后,交通情况差,村子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导致建筑更新速度迟缓。一方面使得独特的、具有地域特点的乡村建筑得以保留,村落风貌保存良好;另一方面,使用时间过长的建筑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建筑的安全问题、居住环境较差、配套设施无法像城市一样得以保障,这些问题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居住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乡建和乡村振兴的一步步开展,许多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乡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丰富乡村生活
有的人憧憬的乡村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有的人憧憬的乡村生活是邻里和睦,充满人情的温暖生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住好的物质生活,而向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转化。生活可以细分为很多种,每一种形式都需要载体去承接,简单说就是生活要有其发生的场所,成为除了生活属性外还有政府办公属性和文化娱乐属性的一种集合空间场所。根据新时期的美丽农村建设发展方向,需要这种“新”的公共空间形式,更好地为村民服务[6]。通过对乡建项目的整理与分类,将与生活相关的乡建案例分为三类:村民生活发生器、乡村文化传播器、乡村教育激活器。
(三)活化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决不能是光靠国家战略和政府扶持的,一个成功的乡村振兴工程到最终一定要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所以乡村产业的拓展、发展与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乡村出现发展不平衡、年轻劳动力流失、空心化、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现象其实都是因为乡村没有产业所导致的,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我们的乡村不能被第一产业所束缚住手脚,我们要优化乡村传统的种植业,并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带起的民宿产业可以说是近几年乡村产业拓展最成功的案例了。民宅和民宿相结合的方式也渐渐成为乡村产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许多建筑师投身于民宿的设计之中,精品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一些乡建项目还使得乡村制造业也得到了提升,这个过程对乡村制造业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来源:《建筑与文化》 网址: http://www.jzywhzz.cn/qikandaodu/2021/0401/521.html
上一篇:探讨建筑项目管理中临海泵房支护安全难点问题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探究